视频的来源是大四保研时候,在图书馆写苏然跟雨晴的故事的时候,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给我看的。
那个慈祥的老太太……怎么说呢,算是慈祥过了头吧。
老太太说自己是修佛的,看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,说什么XX高僧尸体XX年不朽的东西。
嗯,说远了,感觉跟那个老太太相遇的起因比起来,或许中子的小说,会更平淡一些。
因为那个老太太的第一句话是,说她对准中子念咒三遍(咒了中子三遍?),之后才跟中子打招呼的。
念咒的原因是,那个老太太曾经看到过一个在图书馆打游戏的,据老太太说那个人跟中子很像……
中子表示,或许脸盲不止中子一个人,就点点头,表示理解老太太想做什么。
然后呢,中子听老太太说她喜欢修佛,中子就拿出了一大堆“不要修佛”的理论劝老太太……同时老太太也拿了一堆“快来修佛”的理论来劝中子。
中子用的理论出自王守仁先生,嗯嗯,不是是王守仁,不是“王守义十三香”的那个王守义……
当时中子电脑里面还存着一份王文成公全集,于是中子就跟老太太扯什么融合了儒释道的心学,大约中子说的是,不要管书上说了什么,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。
老太太表示,自己玩的是大乘佛法,要的就是普度众生……
谈了半天,终于还是谈崩了。
期间,那个视频,就是老太太那时候给中子看的。
看到视频的时候,中子应该是没有反应过来究竟应该怎么反驳,毕竟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。
渣渣中子已经忘记那时候说了什么了。
然而现在,中子找到一个原因。
鱼被放生之后,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主人呢?
或许不是有灵性,只是它们觉得,主人对自己更好些。
怎么说呢,任何东西,能传递下来,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。
就比如中医,中医是不是科学?有人说是,有人说不是然而,中医无论如何,也可以算成是一门“经验学”的。正是前辈们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知识,造就了如今的中医。
就比如佛学,几千年的传承下来,终究,会保存一些,高深莫测的东西。
这些是经验,但不是科学。
经验意味着,往往这些东西,用比不用要好。就不如,得病了吃中药,多半比不吃要好一点
就比如,相信万物有灵,总比肆意残害生命要好一点。
然而,这些,不是科学。不是科学,意味着,这些,不如真正的科学好用。
承然,我们可以学佛,可以学中医,可以试着用一下他们的成果。
但,我们并不应该强行把他们的话语奉为圭臬。
毕竟,他们不是科学。